为什么要倡导工程师文化
工程师文化,对于工程师而言,就是以正确的方式工作;而对于工程师以外的人而言,就是跟随工程师以正确的方式工作。
工程师文化的特征
创新有两个前提,一是在自由的环境下,二是对提高效率产生极致追求。
精神自由和效率正是工程师文化的核心特征。
精神自由
自我驱动:自我管理是最有效的管理,有兴趣才有持续的动力。
灵活的工作时间和地点:工程师从事的不是体力劳动,能自由安排工作时间和地点,可以使工程师的脑力劳动更有效。
信息平等:意见表达也需要平等,任何人都应该有发表意见和建议的机会,而不是看到问题不敢说出来,这样才能激发个人的思辨能力,从而产生更好的想法。
不害怕错误:面对错误时分析问题总结经验会鼓励进步,惩罚犯错会让人不敢冒险。
宽松的审批:审批带来的是对人的不信任,繁琐的流程和思维上的束缚,会遏制员工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20%的自由时间:员工可以用20%的自由时间做自己想做的项目。
效率
投资未来就不能仅关注眼前的成本,更重要的是,提高效率的文化能带来示范效应。
提升效率方向
简化:简单意味着更容易被用户理解,也更易于维护和运维。
坚决推行自动化:实现自动化需要大力开发用于持续集成、持续部署、自动化运维的工具。
以高效决策为原则:包括采用扁平化管理、用自动化工具取代支撑工作、采用不超过10人的全栈小团队、不按技能而是按负责产品或功能进行人员分工、用开会来表决提案、通过产品的目标或信条来减少沟通和决策的过程。
正确地对组件进行抽象:抽象是简化的一部分,意味着重用性、通用性和可扩展性。
开发高质量的代码:高质量的代码不仅易于修改和维护,还可以减少程序员处理线上故障的时间,让团队可以做更多面向未来的创造性工作。
不断提高标准并招聘最好的人:一个团队想要变得强大,就必须不断提高工作的质量标准,即要求团队要持续地培养和招聘更优秀的人。
创建持续改善的文化:组织想借助不断反思来前进,少不了全体员工的参与。
工程师文化如何落地
内部推行文化可以选择的方式:
在招聘、绩效考核和升职三方面下功夫。
采用经济手段,让不做某件事的成本高于做的成本,这样更多人就会做出成本更低的选择。
工程师文化落地前提条件:
团队要小:如果团队太大,个体很难体会切肤之痛,也就没有进步的动力。
热爱学习:工程师验证并学习新的技术可以开阔眼界,引入并尝试新的思维方式能避免在原地打转。
管理者要更相信技术:要对用技术解决问题这一思维充满信心,而不是依赖制度、流程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