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立秋,但最近成都气温依旧居高不下。近日成都地铁部分车站开辟了一个公共“纳凉区”,地铁工作人员摆放了不少座椅,供市民休息使用。其实,“地铁纳凉族”不是什么新名词,很多市民,尤其是老年人夏季就喜欢在地铁入口处“席地而坐”进行纳凉。虽然凉快了自己,却阻碍了乘坐地铁的市民的正常通道,同时错落而坐显得杂乱无章,甚至有些市民还会将随身携带的纸屑、水瓶、果皮等。为了杜绝这些不文明的现象,成都地铁采取了这样“柔性”的治理,饱含了以人为本的脉脉温情让市民心中暖暖的,更有效的维护了地铁的安全秩序和文明环境。
城市之美在于以人为本。纳凉本无错,关键在引导。市民喜欢到凉爽干净的地铁车站“蹭清凉”,地铁车站为市民文明纳凉提供便利,在这场双向奔赴中,城市的温度,再一次真实体现;成都的文明,又一次生动演绎。成都地铁这一措施突出了以人为本的城市理念,获得了市民的广泛赞誉,也彰显了成都这座城市在逐渐成长为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的文明蜕变。
城市之美在于温情治理。治理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如果能够更多的效仿成都地铁开启温情治理模式,使得治理既有温度,又有法度,那么我们的城市一定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近年来温情治理在成都逐渐广泛,比如图书馆向流浪汉开放,户外工作者有“爱心驿家”,更可贵的是,一到夏天,成都市民还会自发设立大大小小的免费凉茶摊,为过往路人和户外工作者们送上一杯杯解暑凉茶,这些一点一滴的小事,都体现了这是一个愿意为普通人生活品质努力的城市,这样细腻、包容和温暖的城市,也足够让人欢喜、吸引人才落户,大家共同建设、形成良性循环。
城市因人而兴。城市人文精神作为一种深层次的社会意识,是城市长期发展的文化积淀,是城市风气在精神层面的凝练与升华,也是城市文化凝聚力和精气神的集中体现。成都这些看似与生俱来的城市人文精神,实质上是发展过程中人文环境的产物,也正是这样的人文环境才能最大限度激发人的能动性与创造力,创造新时代生动精彩的“成都故事”。(双流区评论员:双文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