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报复行动发生在1931年5月初。
目前公开的资料互相矛盾之处颇多,比较集中的说法是:威海卫路802号顾宅内,有13人被杀,包括顾的岳父母、妻子、小姨子、保姆等和一桌打麻将的三名外人——其中就包括周在黄埔军校的学生斯励。
行动由周恩来和赵容亲自带队执行。赵容就是后来党内红人、自称用脚趾头夹毛笔也会写得比郭沫若郭老好的康老康生。
斯励与兄长斯烈在四一二时对周恩来有过救命之恩,现场情景自然不可考。目前能看到的回忆文字均非当事人一手回忆,仅仅说周恩来在内室严肃询问顾顺章妻子对丈夫叛变的看法时,外间已自行完成杀戮,为避免声响,均勒毙。
据说当天月光皎洁,从不抽烟的英俊青年罕见地伸手向赵容要了一支香烟点上,并被呛了好几次。
英俊青年像是在征询同伴,像是在喃喃自语:不知道未来的历史,会怎样评价我们今晚的行动?
4
当天的行动幸存者三人:顾顺章的女人顾利群,时年3岁,顾利群的堂弟顾益群,时年2岁。两个娃娃被送往上海乡下。另一名幸存者张长庚12岁,系顾的小舅子,但当天并未在场,而是在松江就读寄宿学校。有资料说,英俊青年宅心仁厚放走了12岁的张长庚,显然不确——12岁的少年已具备足够人格和判断力,如果在场,必然无法幸免。
冷血行动,即便在80多年后来看,亦属不得已而为之。而当天不在家的张长庚,却成为一个影响了中国当代历史的bug。
几天后,张长庚从松江回到市区,发觉家中杳无人迹。此时已在南京的顾顺章将小舅子找去,叮嘱后者在家中附近马路徜徉,看到以前熟悉的即上千询问。几个月后,一名王姓老交通员某日骑车经过时被张长庚拦下,埋伏的特务一涌而上拿下此人。
老王很快招了。
1931年11月,上海各大报章刊登重大社会新闻:租借巡捕房当局在法租界姚主教路(天平路)爱棠村33号、37号,胶州路武定路修德坊6号,新闸路东斯文里等多处新式里弄内挖掘出多具尸体。即为此次灭门案的死者。当时尸体不便运出城,只能在上述“自己的地盘”内深挖掩埋,再浇上水泥地坪。
此案披露后,中共机关撤出上海,前往中央苏区。
5
顾顺章的女儿、堂侄没多久就被从乡下找回,重新与顾生活在一起。
但顾始终处在游离状态,心思活络。
1935年春,顾被国民党枪决。死因成谜。
6
因顾顺章亲自担任“红队”负责人,为防生变,灭门案特意选了与顾顺章关系不是那么密切的特科人员。前文提及的总务科长洪杨生即在此列,多年后他自己承认,顾顺章妻子张杏华就是他亲自动手勒毙。
中央机关撤出上海后,洪杨生转移到苏区,红军长征时被俘,一度加入国民党特务组织,后长期失业流落上海。1949年,解放军进城后,洪曾去找1931年与其同在特科共事的潘汉年寻求帮助,但未果。从1950年代开始,洪杨生一直被陆续关押到1974年,但始终未判刑。1980年代初,当年特科四科科长李强在外贸部领导任上收到了洪杨生的信,遂做批示,肯定了当年的贡献。洪杨生晚年进入上海文史研究馆,专门写作特科历史,1985年去世,得年83岁。
在去世前几年,洪杨生见到了顾顺章的女儿顾利群和妻舅张长庚,当面忏悔,老泪纵横。
1983年,李强以个人身份在上海国际饭店见了顾的女儿和妻舅,就当年特殊时期的不得已行为表示了歉意。
至少截至2014年底,顾利群依然在世。
顾利群成年照
7
斯励生于1900年,去世时年仅31岁。
《建军大业》开头斯励斯烈与英俊青年的那场戏,真实历史中,顾顺章也在场陪同。或许正是这次结识,才有了几年后的那次致命麻局。
8
再说点和电影相关的。
戴眼镜的恽代英是被顾顺章出卖并因此被杀的第一名中央领导人。
电影里被贺龙举枪指着脑袋不得不同意起义(历史并非如此)的张国焘,1931年春天,顾顺章正是护送他前往苏区的回途中,发生了搞七捻三的事体,最后被捕。当时任务完成后,顾勾搭上一女人,因手头缺钱,顾途径武汉时冒险登台表演,不幸身份败露。
9
再说点和电影无关的。
卧底钱壮飞事发后不得不出走苏区,因行事仓促,12岁的儿子钱江和16岁的女儿钱蓁蓁不得不留下。钱壮飞给上司徐恩曾留下书信一封,希望不因政治歧见加害家人。加之钱的手中掌握了徐恩曾大量枉法证据,一双儿女遂无事。
钱江建国后先后成为上影厂和北影厂的著名摄影师,作品有《祝福》《林家铺子》《白毛女》等,2001年去世。
钱蓁蓁很小就加入黎锦晖仔上海的明月歌舞团,深得娱乐教父黎的欢喜,并因此改名黎莉莉。黎莉莉后加入联华影业,与胡蝶、王人美齐名,系当时炙手可热的大明星,出演过中国电影史上一系列著名影片《小玩意》《大路》等;1949年后,黎莉莉就职北京电影学院,任教授,2005年去世。
而钱壮飞1935年四月在长征经过乌江时失踪,年仅40岁。
10
顾顺章余生和前特科同事陈赓亦有一面之缘,而此亦与黎莉莉有关。
1933年3月24日,在上海治疗腿伤的陈赓在离开上海的前夜,去贵州路丽都大戏院找黎莉莉,问是否有话捎给正在苏区的父亲钱壮飞。当时黎莉莉18岁,正在戏院演出。不料当天陈赓被一名前特科人员认出,遂被捕。
前往劝降陈赓的故旧很多,包括顾顺章在内,但陈不为所动。也有说法俩人密谈多时,但详情无可知。
11
最后再说点和《建军大业》有关的。
1933年5月,陈赓在各方营救兼老蒋的“默许”下从南京逃脱,搭火车前往江西苏区归队。车经徐州,他遇见了一个人——电影最后与朱德在三河坝激战的钱大钧。当时钱正卸任上海警备司令之职,去江西围剿红军。
钱大钧是陈赓黄埔军校的教官。陈以为钱没有发现自己。不料火车开出后,钱的副官客客气气去陈赓的座位上把他请到了钱大钧的包厢。
如果有电影可以拍这个桥段,那将是不亚于《盗火线》里德尼罗和帕西诺的精彩对决。俩人全程扯淡兼怀旧,还一起吃了饭。期间陈赓一本正经说正在失业找工作中,并借机说下车见朋友,结果火车再次启动的刹那又上了车——再次被副官请到钱大钧面前。继续怀旧,几站之后,钱大钧说:“你有事就走吧,我不拦你。”
陈赓真走了。真没事。
1925年北伐军东征时,陈赓救过老蒋的姓名。老大已经“默许逃脱”了,你让钱大钧抓个烫手山芋在手里做甚?
12
说个补白。
《建军大业》里有杜月笙。
电影里工运领袖汪寿华被杀的情形并非如此。历史上的汪是在4月11日深夜被杜月笙手下活埋于上海城西枫林桥。
《罗曼蒂克消亡史》里的桥段,更接近史实。
而做掉汪寿华成为杜月笙的一块心病,即便日后他做过再多有益于对方的事,他都觉得他不可能被原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